3月,國內大宗商品市場驟然降溫,市場行情從2月份的“小陽春”直接演變成了“霜凍”。生意社大宗58榜顯示,截至到3月28日,當月有29.31%的商品上漲,68.97%的商品下跌,另有1.72%的商品持平,環比2月下跌商品數量增加至近7成,而上漲商品數量不足3成;同比2016年3月(當月有75.86%的商品上漲,僅有24.14%的商品下跌)來看,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。
數據顯示,3月市場均跌幅為4.07%,與上月的1.19%的均漲幅相比形成極大反差,值得一提的是,4.07%的均跌幅也是自2015年2月份以來市場最大單月均跌幅,自2016年下半年開啟的牛市征程到了此處似乎“戛然而止”。
截至到3月28日,大宗58價格漲跌榜中環比下降的商品共40種,主要集中在鋼鐵(共7種)、有色(共7種)以及橡塑(共7種)。3月份鋼鐵、橡塑類商品全線下跌,其中跌幅在5%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橡塑板塊。丁苯橡膠兩月累計跌幅高達42%,而PA63月也迎來暴跌,跌幅僅次于丁苯橡膠。值得一提的是,3月份市場幾乎結束了先前的分化局面,除了能源板塊煤強油弱還存在分化外,以原油為風向標的板塊和行業均出現了“一邊倒”現象,乙二醇、醋酸、甲醇、PTA、聚合MDI、皮棉等悉數回落,作為整個大宗商品的龍頭——原油3月也是大跌,跌幅達11.63%,WTI原油盤中一度觸及47美元/桶的年內新低。
對于3月份的市場之所以急速轉入“熊市”,業界普遍認為,這是由于國際市場原油暴跌和國內經濟環境等雙重影響。
生意社分析師范艷霞認為:一是市場的龍頭商品——原油在3月呈現出連續性的暴跌,完全脫離了50美元一線;二是部分商品庫存大增,供應壓力加大,而下游采購積極性下降,導致市場悲觀情緒滋生,高壓下市場降價也在情理之中;三是“高樓效應”,市場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經歷了5年來最長一波的持續性上漲后,很多商品泡沫在堆積,跌得也會越狠。
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核心專家劉心田指出,3月市場出現如此大的反差,從宏觀面來看主要是因為3月上旬發布了2月經濟數據,2月PPI同比漲幅達到7.8%,引發市場對宏觀政策及流動性收緊的擔憂,大宗商品市場應聲下跌。
展望后市,整體來看,4月份的市場跌幅有望收窄甚至或回穩,漲跌比例或維持在五五開。長期來看,二季度將是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去庫存化的過程,市場表現或將呈差異化,橡塑、鋼鐵、有色仍面臨回調壓力。